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說,拖延可以被看作一個癥狀表現,癥狀背后可能有很深的心理意義或復雜的心理動力。拖延是一個結果,不是原因。不同的人可能面臨同樣程度的拖延,但背后的原因可能完全不同,也就是背后有著截然不同的心理動力。
拖延的背后原因可能都有什么呢?即使是所謂的嚴重拖延患者,也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拖延的,總會有一兩件TA很主動去做的,甚至是特別沉迷的??梢哉f,大部分類型的拖延背后,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,就是:不想做!只不過“不想做”和“不想做”也是不同的。
原因之一,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情況,不喜歡。這個不喜歡的背后有兩點是你需要看到的:一是TA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意義,二是TA似乎還必須得做。對TA來說,工作是在完成老板同事對TA的要求,學習是在達成父母對TA的期待,賺錢是在迎合社會對一個人的評價。TA做的所有事情,都是為別人而做,為了應對外界的要求而做,TA自己是體會不到任何快樂和意義的。
原因之二:有一些人的拖延,是卡在了做某件事情的過程中,即做事過程中得到太多負面反饋。這些人有極為苛刻的父母,從小在他們學習,練琴,寫作業的過程中,會說他們,“這么簡單你都不會”、“你真是太笨了”、“你要這樣下去就完了”這類性質的話。這樣的后果是:第一,孩子很緊張,根本辦法投入到事情當中;第二,孩子內化了這些不停評判的聲音,以至于會回避去做這些事情。
原因之三,由于沒辦法拒絕,用拖延來反抗和被動攻擊。在面對不那么想答應的事情的時候,說要考慮一下,結果就無限期拖延下去,直到事情沒辦法再拖了,對方沒辦法再等了,于是就不用做了?;蛘呤?,已經答應了自己不想答應的事情,接下了不想接的工作,但又是真的不想做,于是就拖延??偸潜灰?,又反抗不過父母的孩子,最容易用拖延來反抗和被動攻擊。
最后,送給廣大“拖延癥”患者兩個簡單易行的小方法:
方法一:充分利用兩分鐘原則
凡是兩分鐘內就可以完成的事,立刻去做不要猶豫。人的大腦擅長分析處理,不擅長記憶。比如:馬上回電話或回郵件!
方法二:建立新的小習慣
在固定的時間,用固定的方式,做固定的事。到了固定的一個時間點,不要去想去糾結,直接去做。比如聽到鬧鈴馬上起床,不要給自己緩沖時間,睡回籠覺對身體百害無一利。F東南心研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