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來越多的家長發現,自己家的孩子不愛學習,甚至是厭惡、恐懼、拒絕學習?,F今社會,孩子厭學并非個例,而是一個普遍現象。經過多年研究,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徐凱文博士認為,孩子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——
第一:不堪重負的學業壓力?,F在的教育大環境下,幼兒園的小朋友就要背誦乘法口訣表,掌握漢語拼音,等上了小學,數學的邏輯思維,語文的大閱讀,對孩子都會形成很大的學習壓力,甚至讓孩子感到不堪重負。
第二:讀不懂的親子關系。在父母看來,現在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人。對于孩子們來說,他們要的幸福是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和真正意義上的平等。這樣一種父母與子女在價值觀上的代際差異,讓家庭處在父母看不懂孩子、孩子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的尷尬境地。
第三:虛無縹緲的人生意義。與父輩們相比,孩子們更看重自我個性、價值是否被認同與尊重,有更多的感情上的需要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。當父母對孩子說:“你只要上學就好,其它的不需要你操心?!焙⒆涌赡茉谒伎迹骸拔覟槭裁匆獙W習?”“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?”當他無法尋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,無法獲得前進的力量,那么,孩子可能就會變得渾渾噩噩,得過且過。
那么,作為父母,家有厭學娃,該怎么辦?
首先,家長要改變唯分數論,不以成績作為孩子的評價唯一標準。父母必須明白,成績只是孩子人生的一部分,孩子還可以有很多別的興趣、愛好和追求,畢竟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的。
其次,父母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,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,加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。當親子關系糟糕時,父母說的話孩子當耳旁風,你說你的,我做我的,父母就很難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。通過尊重孩子,成為孩子傾訴的對象,打通了親子溝通渠道,父母各種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行之有效。?
再次,幫助孩子找到人生的意義。父母可以通過言傳身教,利用孩子的偶像,讓孩子們看到,一個人怎么樣有尊嚴、有價值地活著,讓孩子看到人生的向陽面,讓他們看到自己想要成為的未來的自己,當他們有了人生的目標,找到了人生的意義,自然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。
最后,要豐富孩子的學習生活,讓孩子快樂學習和成長。家長要根據孩子好奇、好玩、好動、善積極思維的特點,引導孩子搞一些豐富多彩的文化和體育活動,使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、成長。
愿所有的父母都明白,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孩子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,讓他們過上真正有價值的人生,從而成為一個幸福的人。
F東南心研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