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快節奏的時代,我們還需要文學嗎?
2020年
一部關于文學的紀錄片
《文學的日?!窓M空出世
給了許多人一個答案
許多文學愛好者評價這部紀錄片
表示看完絕對能從內心升起一股讀書的沖動
就像這位網友的安利:
95后的我們需要這樣一部紀錄片
《文學的日?!返谝患咀哌M了馬原、馬家輝、麥家、阿來、小白等名人作家的“理想國”,在充滿煙火氣的5個城市中,他們與我們分享了對生死觀、世道人心、故鄉、青春叛逆等許多熱點話題的看法。
這部紀錄片體量并不大,總共只有5集,每集45分鐘,但在當代快節奏生活下,這樣一部看似很長、節奏很慢的紀錄片,如何又能得到包括95后在內的人喜愛呢?
《文學的日?!分?,處處透著一種生活的悠閑。
看見花、看見樹、看見云、看見風,被觸動的不止是作家們,也有在屏幕前聆聽、觀看的我們。
閱讀一部文學作品的同時也是在閱讀一個人。每位讀者都有自己鐘愛的作家,他們或者被書中的世界所吸引,或者為作家的人格魅力所傾倒,當他們看了《文學的日?!泛?,這種感覺更明顯了,一場朋友間的聊天、一次簡單的漫步,好似能讓我們讀懂這些作家文字背后的生命力。
他們為馬原對生命的心態所折服。
他們在馬家輝關于家鄉灣仔的描繪中尋找屬于自己的記憶。
在看完《文學的日?!泛?,許多讀者好像有種與作家交朋友的感覺,從遙遠的作家到相近的朋友,又有誰不想讓更多人認識他們呢?
《文學的日?!吠ㄟ^人與文學的種種化學反應,將文學與人緊緊聯系在一起。同時,它也關聯著無數個為文學著迷,甚至是向往文學的觀眾,借助《文學的日?!?,也有人希望能重新拾起自己久違的文學夢。
當然,也有人收獲了滿滿的“雞湯”。
寫書,離不開對世界的重塑。在《文學的日?!分?,我們能清楚地看見一批中國作家書寫城市的實踐。馬家輝的香港、麥家的杭州、阿來的成都、小白的上?!敿钨e和作家在城市里探討文學和生活,讓人不禁想去他們所生活的城市也走一走、看一看。
也無怪有網友戲稱,即使把這部節目單單作為旅游攻略節目也是極好的。
在短視頻、快節奏、淺閱讀的時代,《文學的日?!烽_啟的慢節奏、深思考模式,不僅俘獲了許多文學愛好者,在許多行業大家看來,這無疑也是一部值得特別關注的好片。
《廣電時評》以“來,感受下‘文學的日?!?/strong>為題,介紹《文學的日?!罚涸撈瑳]有聚焦高深的文學創作,而是通過作家的日常,帶領觀眾一步步走進文學的世界,在“旅途”中有所想,有所悟。
《綜藝報》以“在田野調查中感悟思想的力量, 《文學的日?!烽W耀著人文關懷的光芒”為題,深度安利。何謂文學的日常?人間便是日常?!段膶W的日?!纷屓藗兛吹?,那些引人深思的文學創作,其靈感和發源地其實就在日常生活中。而不論是文學還是紀錄片,二者的創作都是人物的故事化。沒有了活生生的人,也就沒有了故事與情節,更沒有了吸引受眾的內在本質。
文學到底是什么呢?它似乎是一個與平凡很遠的概念,但又離我們極近,它是充滿生活氣的,也是充滿詩意的精神烏托邦。
看完《文學的日?!?,每個人對文學的理解都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。但是,第一季的短短5集怎么能夠!怎么能滿足!
時隔兩年,海鷗君終于能理直氣壯地回答這些評論。
《文學的日?!返诙颈局芫蛯⒅匕趸貧w啦!我們將與劉亮程、于堅、李修文、雙雪濤、李洱、陳彥6位作家及他們的好友相約,再次走進文學的日常。4月21日每周四起,東南衛視、海峽衛視、優酷視頻同步上線《文學的日?!返诙?/span>,與文學的再次相遇,你準備好了嗎?